【精品】1921年7月诞生中国共产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1921年7月诞生中国共产党,供大家参考。

【精品】1921年7月诞生中国共产党

 

 1921 年 7 月诞生的中国共产党,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 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年,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结束了 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实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工人的罢工斗争也有较大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自 191 5 年起, 以陈独秀、 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 发动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向封建主义的思想、 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冲开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 91 7 年, 俄国爆发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开辟了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的胜利,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 91 9 年

  5 月 4 日

  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

 从本年初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4 月底, 和会在英、 美、 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 悍然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来,立即在中国人民中、 首先在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激起强烈的愤慨。

 是日, 北京13 所大专学校学生 3000 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 并举行示威游行, 高呼“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等口号, 主张拒签巴黎和约、 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 逮捕示威群众 32 人。

 5 月 5 日, 北京学生宣布总罢课, 并通电全国, 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 陈独秀、 李大钊始终同进步社团和青年保持密切联系, 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及时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6 月 3 日和4 日, 北洋军阀政府连续逮捕大批上街演讲的爱国学生, 激起全国各界的义愤。从 6 月 5 日 起, 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 数日内达到高潮。

 参加罢工的工人多达十余万人。

 同时, 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 沪上出现“三罢”高潮, 随后, 罢工浪潮迅速扩展到全国 20 多个省区、 1 00 多个城市。

 中国工人阶级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 表明它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爱国运动突破了学生、 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 形成以工人为主力、 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慑于群众斗争的巨大威力, 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于 6 月间释放被捕学生, 免除曹、 章、 陆的职务。

 6 月 28 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

 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爱国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5 月 5 日

 北京《晨报》 副刊在李大钊指导下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

  5 月

  《新青年》 六卷五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实际出版时间在 9 月)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分两期刊完)

 ,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全面、 系统的介绍, 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在此以前, 1918 年11 月,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 热情歌颂十月革命, 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陈独秀、 李达、 李汉俊、 陈望道、 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 重要贡献。

  7 月 1 4 日

 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 在长沙创刊。

 该刊从第二期起连载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一文, 阐发“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观点, 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就是依靠民众大联合的力量取得胜利的, “我们应该起而仿效”。

  7 月 20 日

 胡适在《每周评论》 第三十一号发表《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

 》 一文, 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适用性, 反对社会革命, 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 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8 月 1 7 日

 李大钊在《每周评论》 第三十五号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 ,指出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的问题“是交相为用的”、 “是并行不悖的”, 并明确表示:

 “布尔什维主义的流行, 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

 我们应该研究它, 介绍它, 把它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

 文章强调, 中国的问题, “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 实际上是一次中国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 需要不需要革命的争论。

 这场争论在当时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 不少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纷纷撰文支持李大钊的观点,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8 月 1 9 日-21 日

  《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 连载张闻天的《社会问题》 一文, 该文文末介绍了《共产党宣言》 中的十条纲领。

  9 月 1 6 日

  由周恩来、 马骏等发起组织的进步团体觉悟社在天津正式成立。

 1 1 月 1 1 日

  自即日起, 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 分 19 次连载他的《马克思主义》 一文,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 较为详尽确切的阐述。

  1 2 月

  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

 其后, 天津、 上海、 南京、 武汉、 广州、 长沙等地的一些进步青年也相继兴起工读互助主义的实验, 他们按照“人人做工, 人人读书, 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的理想, 成立工读互助团一类的组织, 过起“共产的生活”。

 然而, 为时不长, 这些组织就因遇到种种无法克服的困

 难而陆续解体。

 许多参加工读互助团活动的青年开始认识到:

 “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之前, 不能试验新生活”。

  同月

 陈独秀发表《〈新青年〉 宣言》 指出:

 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的罪恶, 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1 91 9 年至 1920 年

 中国形成一个空前规模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

 自1919 年初到 1 920 年底, 共有近 2000 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 到达法国。

 他们一边做工, 一边读书, 努力追求真理, 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共早期建党建团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并造就了周恩来、 赵世炎、 蔡和森、 李立三、 陈毅、 向警予、 李富春、 王若飞、 陈延年、 蔡畅、 聂荣臻、 李维汉、 邓小平等一大批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

  1 920 年

  1 月 20 日

 周恩来等人主编的《觉悟》 创刊号出版。

  1 月 29 日

 天津学生数千人为检查日货被镇压事, 到直隶省公署请愿, 又遭军警残酷镇压, 周恩来等 4 人被捕。

  2 月

 为摆脱北京政府的迫害, 陈独秀由李大钊护送秘密出京, 在途中商讨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有关事宜。

 其后, 陈独秀赴上海, 李大钊回北京, 两人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同月

 由恽代英、 林育南等创办的利群书社在武昌正式成立。

  3 月

 由李大钊、 邓中夏、 高君宇等人秘密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同月

 邓中夏等开始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长辛店、 通县以及保定、 石家庄等地的工厂、 农村进行讲演。

  4 月 21 日

 陈独秀在中国公学作《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的演讲, 提出五四运动不同于过去爱国运动的“特有精神”, 一是直接行动, 二是牺牲的精神。

  4 月

 经共产国际批准派出的俄共(布)

 党员小组维经斯基一行到达中国,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 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给予帮助。

  5 月 1 日

  上海、 北京、 广州等地首次举行大规模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

 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集会, 革命知识分子发表演说,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启发工人的觉悟。

 《新青年》 、 《晨报》 等多家报刊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

 这次五一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尝试。

  5 月

  陈独秀、 李汉俊、 陈望道等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并以此为基础, 积极从事建党工作。

  6 月

  开滦五矿 2 万多工人举行总罢工, 坚持一星期并取得胜利。

 上海土木工人、 日资纱厂工人、 苏州机缎工人、 汉阳铁工厂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

  7 月 6 日-1 0 日

 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召开蒙达尼会议, 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

 蔡和森主张激烈的革命, “组织共产党, 使无产阶级专政, 其主旨与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 萧子升则主张温和的革命, 倾向于采用无政府主义的蒲鲁东式的方法。

 会议决定将两种主张写信告诉毛泽东, 征求国内会员的意见。

  7 月 1 9 日-8 月 7 日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通过的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 和罗易的补充提纲, 系统论述了 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 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7 月 23 日

 李大钊开始给北京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等高校学生讲授《唯物史观》 、 《现代政治》 、 《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 等课程。

  8 月 1 3 日

 是日 和 9 月 16 日, 蔡和森在法国两次写信给毛泽东, 明确表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 宣传者、 先锋队、作战部。

 ”毛泽东于 1 2 月 1 日和翌年 1 月 21 日两次复信, “于和森的主张, 表示深切的赞同”, 并强调指出:

 “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

 8 月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建立, 成员最初有陈独秀、 李汉俊、 俞秀松等, 陈独秀任书记。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8 月 1 5 日

 上海早期党组织主办的《劳动界》 周刊在上海创刊, 陈独秀任主编。

 该刊以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促进工人阶级团结、 推动工人运动发展为宗旨,被誉为“我们工人的喉舌”、 “救我们工人的明星”。

  8 月 1 6 日

 天津觉悟社及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五个进步社团, 在北京陶然亭召开座谈会, 决定成立名为“改造联合”的组织。

 李大钊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8 月 22 日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俞秀松任书记。

  8 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9 月 1 日

  陈独秀在《新青年》 八卷一号发表长篇论文《谈政治》 , 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

 的国家, 创造那禁止对

 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 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新青年》 自本期起成为上海早期党组织的机关刊物。

  9 月

  上海早期党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 为输送革命青年赴苏俄学习作准备。

  1 0 月

 由李大钊、 张申府、 张国焘 3 人发起,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李大钊为负责人。

 罗章龙、 刘仁静、 邓中夏、 高君宇、 何孟雄、 缪伯英、范鸿(吉右加力)

 、 张太雷等先后加入, 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本年秋, 董必武、 陈潭秋、 刘伯垂、 张国恩、 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施存统和周佛海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施存统为负责人。

 秋冬之际, 毛泽东、 何叔衡等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 秘密组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年底至 1921 年初, 王尽美、 邓恩铭等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1 921 年春, 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 陈独秀等重新组建的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成员有谭平山、 陈公博、谭植棠等, 陈独秀、 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同时, 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巴黎成立,成员有张申府、 赵世炎、 陈公培、 刘清扬、 周恩来, 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 有的叫“共产党”, 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 有组织、 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创办工人刊物, 开办工人学校, 领导工人成立工会, 开展工人运动, 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这样, 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

  1 1 月 7 日 上海早期党组织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共产党》 月刊在沪创刊, 李达任主编。

 该刊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 阐明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日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劳动音》 周刊出版, 邓中夏担任主编。

  1 1 月 21 日

 上海机器工会召开成立大会, 孙中山、 陈独秀到会并发表演说。上海机器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

  1 1 月 25 日

 毛泽东分别致书罗章龙、 向警予等人, 提出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

推荐访问:【精品】1921年7月诞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诞生 精品